一、大腿不同方位疼痛的意义根据解剖的规律,对大腿不同方位的疼痛,作出判断是有据可依的,如大腿后侧疼痛的诊断;大腿后侧的肌群有靠外侧的股二头肌和靠内侧的半睫半膜肌,它们由坐骨神经支配。因此,大腿后侧疼痛时,首先要检查股屈肌群是否正常?屈肌群有无拉伤或其他损伤史,以明确有无股肌群损伤。股肌群的损伤位置多在肌与肌腹的交界处,内、外两侧股屈肌的分叉处及附着区等;肌腹拉伤时有发生,其痛点多在中段,且常有明显肿胀或血肿,触诊有硬块、压痛等,肌肉主、被动收缩或抗阻收缩时疼痛加剧。
如痛为神经所引起,则应先考虑坐骨神经或臀上皮神经的损伤。二者的损伤均可表现出腰、臀、大腿后侧疼痛,抬腿可有不同程度受限,但臀上皮神经损伤的痛较放散,位置常似是而非,隐约不定,仅达大腿后侧而不及小腿。坐骨神经损伤则沿坐骨神经行经可查得压痛,其痛不仅表现在腰、臀、大腿后侧、且整个小腿,特别是小腿外侧的麻痛,较为常见,抬腿及伸腰受限,有牵拉痛,腿反射减弱或消失,严重者可见肌肉萎缩坐骨神经痛可分为根性和干性两类。根性坐骨神经痛多分为腰椎间盘突出或变性所致,多见于 L4/5 或 L5/S1。干性坐骨神经痛虽可发生于神经干的全程,但多见于梨状肌,臀大、中、小肌,臀筋膜慢性损害时,故寻找坐骨神经痛的根源主要在下腰段和梨状肌处。臀上皮神经则应在上腰段挖根源大腿前侧疼痛的鉴别:大腿前面下、中段疼痛时,应注意股四头肌损伤,在中段多为肌腹拉伤,常可触及到硬块,此为肌肉拉伤后的肌痉挛、血肿块等,有压痛:如压痛在下段、骸骨上方时,要注意股四头肌的肌腹及肌腿交接处的拉伤,甚至是断裂伤。于是,股四头肌收缩或抗阻伸膝时,疼痛加剧,如有断裂者,膝上方可出现空陷横断沟,且股四头肌明显上缩成团块状。
若疼痛点出现在腿根部,如在腹股沟韧带中点下方触及时,需考虑骼腰肌损伤,因为它附着于股骨小结节,故可于此处摸到压痛点,抗阻抬腿时该点疼痛加剧:若乐痛点出现于路前上棘时,除考虑阔筋膜张肌附着点损伤外,应注意此处也是缝匠肌的附着点,此肌由骼前上棘经股前,斜向内下,止于胫骨内侧踝。故检查此肌两端附着点及肌的行经有无压痛,屈膝并外旋大腿,或抗阻完成此动作时有无压痛。若有阳性反应,需考虑缝匠肌损伤,若路前下棘压痛,考虑为股直肌头附着区有损伤。上述两肌均为股神经支配,若已排除肌肉本身病变,若考虑骨神经导致时,应检查上腰段 (L2-4),排除腰部病变。大腿内侧疼痛的意义:大腿内侧肌群称内收肌,其功用主要是使大腿内收,故双腿如果较长时间叉开站立强力牵拉内收肌,可引起大腿内侧疼痛,抗阻内收时大腿内侧疼痛,此为内收肌过度疲劳或损伤引起的疼痛,作抗阻内收检查时,如疼痛的位置在耻骨部,且耻骨支有压痛甚至其表面有粗糙不平者,应注意可能是由于内收肌慢性损伤所引起的耻骨骨炎。
由于耻骨肌受股神经、大收肌受坐骨神经双重支配,故此二肌有疼痛时,尚需注意股神经及坐骨神经有无病变之外,所有内收肌者则受闭孔神经支配,应注意检查腰椎中段(L3-4),排除腰部病变。大腿外侧疼痛的思考:大腿外侧无具体肌群,主要是骼胫束在此,起支持下肢挺立之功。如骼胫束损伤时其疼痛主要在臀部,但可沿大腿外侧影响至小腿外侧,且大腿外侧下、中 1/3 交界处是其压痛的敏感点,故大腿外侧的疼痛基本为骼胫束损伤所致。虽然下、中 1/3 交界的压痛有时可能是股四头肌外侧头损伤引起,只要有此概念,从二者所影响的方向、范围、功能等作比较,也不难鉴别。股外侧皮神经炎时,虽然也可以有大腿外侧疼痛,但更主要是在大腿外侧上、中部有感觉异常、麻木、皮感下险等。要提请注意的是,大腿外侧无运动神经支配,坐骨神经只沿大腿后侧下行,并不经大腿外侧,故大腿外侧疼痛时,不应该不加思索地就认定是坐骨神经痛。遗憾的是在临床上常发生这一基本常识的误诊。只要熟悉一下解剖,有识于此,从位置上是很容易将其区分的。
大腿后外侧胀痛的朔源:有时,大腿酸胀痛的位置并非正好在侧方或正后方,而是位于后外侧方,即为股二头肌的胀痛和压痛,半睫半膜肌不受影响,这不能用坐骨神经或用骼胫束损伤来解释。这现象多为股方肌损伤所致,一般检查体位难以查到痛点,应以健侧卧位,健肢在下伸直,患肢屈骸屈膝,腿内收,膝抵床,使部大转子与坐骨结节尽量拉开,在坐骨结节与大转子之间及其稍上方处,便是股方肌之所在,可查得明显压痛在此体位下,对股方肌及股二头肌进行手法治疗,可收到立杆见影的效果。此患者多可查到第五腰椎有疾患或该侧棘肌损伤痉挛,若同时对此进行处理,则效果更快且稳定。其中的关系可能是股方肌受丛肌支所支配,股二头肌受坐骨神经支配,部的损伤,可影响刺激这些神经,并通过这些神经影响此二肌出现症状。二、臀部不同区域疼痛的判断臀部肌肉较多,但在腰腿痛临床中,并非全有同等重要性,现择其意义较大者进行探索。为探讨方便,我们可用十字座标,从中间将臀部分成4 个区域,即上内、上外、下内及下外4 区。臀部下半区疼痛的判断:臀下部的疼痛,若其位置在下外区较靠座标的交叉,垂直座标稍外侧处,首先要考虑4骨神经痛的可能性,先沿大腿后侧,坐骨神经行径检查有无压痛,注意其疼痛应是在大腿后侧(不应该出现在大腿的内侧或外侧),且下肢的其他症状也与之相符时,初步可作坐骨神经损伤来诊断,若要诊断成立,还应进一步寻其根源!
判断是根性还是干性,根源在腰椎还是在梨状肌。
若疼痛的位置稍靠外下方,在大转子之内侧时,需注意是否为股方肌损伤(检查及鉴别方法可参考前面有关股方肌损伤部分)。有时其痛点在股方肌上方,则可能为深部小肌的损伤,临床少见。若疼痛的位置在髓关节,特别是在大转子处时,若是慢性疼痛,需注意骸有无慢性损伤或炎症,若关节活动时还有响声者,要注意弹响;若为急性损伤所引起的疼痛,则应注意排除股骨胫骨折或骸关节脱位,二者均是伤后起病,大转子上移,活动障碍,前者局部尚可触得骨擦音,铁钻试验阳性等,X 线照片可鉴别、确诊。疼痛的位置若在臀的下内侧区,接近于臀皱折处应查其与坐骨结节的关系。若疼痛在坐骨结节,要注意有否坐骨结节囊肿、股屈肌群附着区损伤,甚至坐骨结节撕脱性骨折(多见于少年、儿童)等。警部上方疼痛的常见损伤:疼痛在臀上部较近垂直座标时,要注意有无臀上皮神经损伤。此神经损伤时,其腰腿零薄龄特点是比较隐约放散的酸痛或钝痛,坐下至快达椅面时常突然出现失控无力支撑,跌坐椅上,从椅上起立时,无力直接站起,需手扶按在腿远端或膝部,俯身抬臀然后才能直起身来。检查可于骼嘴中点下方的外窝处(约骼嘴下 2-5 厘米处),作横向推摸,检查有无垂直向下的、约如火柴梗大小的索条状物,有的可于皮下触及,推拨之可左右摆动,有的虽可触及,但较深在脂肪层中,推之不能摆动。二者虽深浅不同,有同样以酸胀痛为主的压痛,有此症状和体征者诊断应无疑。
若在臀上皮神经稍下方查得约手指粗细,由内上区斜向外下,指向大转子方向的肌束,较僵硬、压痛,此为痉挛的臀中肌。损伤的臀中肌、阔筋膜张肌与路胫束损伤同是引起大腿外侧痛的主因。阔筋膜张肌位于警部最外侧,可于骼前上棘下方触及,损伤时,也可触及僵硬的痉挛肌束,较臀中肌略小。常有人将臀中肌损伤与臀上皮神经损伤相混,其实只要注意到二者各有损伤的可能性,临床上只要略加比较,鉴别并不困难。从位置来说,臀上皮神经在下方约 2-5 厘米处,而警中肌则在警上皮神经的下方,从纤维的方向,臀上皮神经从骼崎缘垂直向下,而臀中肌则从内上斜向外下。
若论纤维的大小,臀上皮神经只有火柴梗般大小,臀中肌则有指头粗细;数量上皮神经有 2-3 条不等,警中肌仅有一条而已;症状影响范围也不一样,臀上皮神经放射性,隐约不定地影响到腰、臀部及大腿后侧(不过膝),而警中肌的痉挛是骼胫束损伤的主因,其痛除臀的外上部分之外,主要是大腿的外侧,甚至到小腿外侧也有牵拉性疼痛。按上述情况比较,鉴别不难,由于二者的治疗手法也不同,故应将其辩明,避免误诊误治,影响疗效。
臀部上内方肌内侧缘疼痛有可能损伤的是臀中肌和梨状肌: 臀中肌由内上斜向下,其内侧端在警部上内区,有的患者表现为肌腹痛者,则其检查所得如前所述;有的患者主要是附着区损伤者,其疼痛的位置在臀的上内区中部,故在此查到压痛点时,要注意到臀中肌损伤的可能。若痛在臀中肌下方,坐标交叉稍内侧处,必须注意到梨状肌损伤的
可能。梨状肌起于 2-4 椎前面,肌束穿坐骨大孔而出,斜向外下达股骨大转子,它的损伤是引起干性坐骨神经痛最常见的原因。由于此肌被臀大肌所覆盖,准确的体表定位有助于明确诊断和准确治疗。对其体表定位有不同方法:有人主张由骼骨后上棘与大转子作一连线来表示梨状肌的位置,实践认为此线仅为梨状肌的上缘,有人主张先由路后上棘与尾骨尖作一连线,在此线后上棘 2 厘米处取点,再由此点与大转子作一连线,此线即为梨状肌中心线的体表投影线。若将此线分为三等分,则内 1/3 为梨状肌在盆腔内的起始段,中 1/3 为穿出坐骨大孔之后的肌腹部分,外1/3 约肌腿部分。因此,内、中 1/3 交接处是梨状肌的出口点,中 1/3 是检查状肌伤病变化,进行手法治疗以及其他治疗的部位。要注意的是在此处的臀大肌常有痉挛肌束,易与梨状肌相混淆,虽说二者有异,但靠深浅有时也难以分清,
临床常可见到臀部的慢性软组织损害可以引起膝关节痛,其主要是闭孔神经受到刺激或激惹通过隐神经支配膝关节,对主诉膝关节疼痛的患者要注意检查同侧臀髓部是否有病,以防误诊。
下肢疼痛与臀部疼痛的部位在腰腿痛诊断的意义
- 2022-09-27
- 2022-11-25
- 2023-12-12
- 2022-11-09
- 2022-11-10
- 2022-09-19